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021-51860172

嗜酸乳杆菌 NCFM——一款功效经验证的益生菌 杜邦丹尼斯克DANISCO(1)

发表时间:2023-05-16 15:25

人们对饮食与健康之间关系的认识日渐提高,这已使得他们对在提供基本营养之余还能增强健康的产品需求日益高涨。有研究表明摄入益生菌或友善细菌有益于维持身体微妙的微生物平衡。众所周知,这种平衡可促进肠道健康并增强免疫系统及其他生理机能,由此成为全面提升人体健康的一项关键因素[Van-denplas等人,2015年;LeBlanc&LeBlanc2014年;Kechagia等人,2013]益生菌属于活性微生物,它被宿主适量摄入可发挥健康益处。[Hill等人,2014]大多数益生菌是乳杆菌或双歧杆菌,虽然有报告表明其他微生物属的一些菌株也具有益生特性。益生菌的有益功效与降低某些疾病的危险因素或者改善人体自然机能并因此帮助保持消费者健康有关。迄今为止,有关这类功效的文档记录主要体现在两个领域,这也是杜邦益生菌研究的主要领域:

胃肠道健康

对免疫系统的有益调节

建议的益生菌健康益处有许多,我们对其中一些功效比另外一些更确定。但是,应该注意的是每种益生菌菌株都有其自身独特的健康益处,且没有哪种益生菌具有所提议的全部健康益处。此外,当一种益生菌菌株具有某种健康益处时,不得认为同一菌种的另一种菌株也具有类似特性。一种菌株的来源(例如人体胃肠道)并非对其具有益生菌特性的保证或前提条件。为了成功培养一种菌株,它必须满足某些要求。这些将改善其被摄入后在肠道中的功能,并提高在预用于消费者的最终产品中的存活率。

菌株必须安全,这点需要采用适当的分子技术来识别

菌株必须耐酸和耐胆汁

菌株必须具有经临床证明的健康益处

菌株应该具有良好的技术特性,例如在最终消费品(不论是食品还是膳食补充剂)中存活的能力,且当被添加到一种食品中时呈中性或者对食品成品的风味做出有利的贡献。确定一种益生菌菌株的真正品质及价值的唯一确定的方式是通过系统的体外体内研究,特别是人类临床试验。

嗜酸乳杆菌NCFM®一直是所有这类研究的主题。多项综述对这种菌株的科学证据给与了高度评价[Ouwehand等人(eds),2009年;Sanders等人,2001年;Reid1999年;Bull等人,2013]



菌种特点

嗜酸乳杆菌是一种革兰阳性、不形成芽孢的、同型发酵、触酶阴性的杆菌。它是人体肠道、人体口腔和阴道中的常见寄居者。它还存在于一些传统的发酵乳制品(例如开菲尔酸奶)中,且如今被广泛用于益生菌食品和补充剂中。大量研究表明,不同嗜酸乳杆菌菌株的各种健康功效证实了其作为一种益生菌的用途。



筛选与分类法

如上所述的嗜酸乳杆菌生物群具有高度异质性[6]且在整个细菌识别并特征化方法的发展过程中经过多次分类学订正[Bull等人,2013]DBADNA杂交研究结果表明,前述嗜酸乳杆菌菌种由六个不同的菌种组成,它们分成不同的DNA同调群。同调群A1被命名为嗜酸乳杆菌。这六个菌种非常难TM54-3e2

1图 1. 嗜酸乳杆菌 NCFM®扫描电子显微摄影.png

1.嗜酸乳杆菌NCFM®扫描电子显微摄影2.嗜酸乳杆菌NCFM®基因图谱[Altermann等人,2005]



嗜酸乳杆菌NCFM®别名

嗜酸乳杆菌NCFM®NCFM原种培养基的单菌落分离物的文献中出现过多个菌株名称。被命名为NCFMNCK56NCK45N2RL8KRRL8KSRL8K的这些菌株本质上是相同的菌株,这点体现在它们相同的染色体DNA片段型态上。在由Simenhoff及其同事(1996年)展开的研究当中,NCFM被缩写成LBA[Simenhoff&Dunn1996年;Simenhoff等人,1996]



基因组学

嗜酸乳杆菌NCFM®是该菌属的第一种菌株,我们已对其测序并注释(如图2)。作为开发完整嗜酸乳杆菌NCFM®序列的合作伙伴[Altermann等人,2005年;Palomino等人,2015],杜邦如今在多个层面上扩展了这类信息。基因组学研究已经识别出多个在益生菌功能很重要的区域,它们为嗜酸乳杆菌NCFM®维持或恢复胃肠道健康作用提供了支持。其中包括参与产生细菌素、糖和益生元代谢[Barrangou等人,2003]、人类粒细胞系粘附性[Buck等人,2009]、乳糖代谢以及对包括酸和胆汁在内的生理相关刺激的忍受度[Altermann等人,2005年;Azca-rate-Peril等人,20042005]的基因。代谢途径的基因组学重构反映了嗜酸乳杆菌以且有时不可能通过表现型检测方法来区分,因此它们仍被视为嗜酸乳杆菌”的成员。我们已经采用表现型和基因型方法确认嗜酸乳杆菌NCFM®(如图1)是一种真正的A1嗜酸乳杆菌,包括从采用16SrRNA基因测序与杂交到菌种特异探针和全基因组测序[Altermann等人2005](如图2)。早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首次从人体来源中分离出嗜酸乳杆菌NCFM®NCFM®的名称源于“北卡罗来纳州食品微生物学”,即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NCSU)的研究实验室,这里就是成功分离的地方。这种菌株在美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沉积为ATCC700396,并在ATCC安全保管为SD5221NCFM®对胃肠道环境的适应。目前正在评估目标基因中断,以帮助确定与特殊基因产物有关的益生菌功能,并验证和支持功能性益生菌目标[Goh等人,2009年;O’Sullivan等人,2009年;Pfeiler等人,2007年;Azcarate-Peril等人,2009年;Bull等人,2014]。基因组信息还被用来3开发菌株鉴别方法并改进工业制程。

2图 2. 嗜酸乳杆菌 NCFM®基因图谱[Altermann 等人,2005 年].png



一致的菌株鉴别

对于一种益生菌活性有文件记录的菌株而言,在处理过程中不遭受任何遗传或生理变化非常重要。为了保持每个菌株生产批次的质量、纯度和一致性,杜邦严格使用冷冻菌种库存来降低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遗传漂变的风险并保持菌株完整性。杜邦还基于16s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对每批制作的培养基执行细菌鉴定。



安全摄入

长久以来,乳杆菌都被认为安全且适合人体摄入。绝少有感染病例与这类细菌有关,且多项已经公布的研究均阐述了它们的安全性[Borriello等人,2003年;Hempel2011]。此外,在芬兰的10年调查中没有识别出一例嗜酸乳杆菌菌血症[Salminen等人,2002]。更确切地说,数十年来嗜酸乳杆菌一直在发酵乳制品及其他食品中被摄入,且被列入食品中有使用历史的微生物名单[Bourdichon等人,2012]。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还将这类菌种加入了安全合理推定清单[EFSABIOHAZ2013]30多年前上市以来,人类已经安全地摄入了数十亿份含嗜酸乳杆菌NCFM®的食品及补充剂。



总体安全性

为了进一步评估嗜酸乳杆菌NCFM®的安全性,我们已针对小鼠展开过多项毒性研究。研究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来诱发结肠炎,由此评估这种菌株结肠炎小鼠模型中的安全性。在健康小鼠中,采用嗜酸乳杆菌NCFM®灌胃没有对小鼠活力、重量和结肠炎症产生任何潜在的副作用。在采用TNBS治疗的小鼠(结肠炎非常严重的小鼠)中,高剂量(1010CFU)的嗜酸乳杆菌NCFM®没有导致生物体移位和肠道微生物群的异常移位。也没有观察到结肠炎有任何重大改善[Daniel等人,2006]这种安全性在新生和成年免疫缺陷小鼠的研究当中得到了进一步确认,研究过程中对小鼠喂食嗜酸乳杆菌NCFM®没有观察到死亡的情况[Wagner等人,1997a]为了研究嗜酸乳杆菌NCFM®与确定临床终点相结合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我们分析了接受West等人(2014年)试验的一组健康、活跃的成年人的血常规和临床化学标记物。结合补充嗜酸乳杆菌NCFM®乳双歧杆菌Bi-07™(每种菌株5×109CFU)对这些标记物没有任何影响[Cox等人,2014]。这类数据提供证据表明健康、活跃的成年人连续5个月使用这种益生菌补充剂没有出现任何明显的安全性或耐受性问题。总而言之,我们已经单独采用NCFM®且将其与其他益生菌和/或益生元组合展开过48项人类临床试验。这些试验中的研究对象从婴儿到老年人(年龄从6个月到65岁)不等。大部分研究是针对健康的研究对象展开的,但一些研究也涉及患特应性皮炎(AD)、功能性肠病或者要求抗生素治疗的传染病的研究对象。所有试验都未报告存在任何与NCFM®有关的安全问题。



抗生素易感模式

抗生素易感模式是说明一种生物体容易由于人类治疗所用抗生素而失活可能性的一种重要方式。抗生素抗性是微生物的一种天然特性,且在人类使用抗生素之前就存在。在许多情况下,抗性是由于缺失特定的抗生素靶点或者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抗生素抗性可定义成一些细菌在通常抑制或杀灭其他细菌的某些物质中存活甚至生长的能力。这种抗性可能是:内在或固有的:某一菌种的大多数(如果并非所有的的话)菌株通常对某种抗生素并不敏感。这种抗生素对这类细胞没有影响,不能杀灭或抑制细菌,这是由于缺失抗生素靶点等原因。后天获得的:某一菌种的大多数菌株通常对某种特定的抗生素敏感。但是,一些菌株可能具有抗性而能在抗生素暴露中适应生存。针对这种情况,可能的解释包括:抗生素靶点编码基因突变会降低抗生素的效率。这种类型的抗生素抗性通常是不可转移的可能已经从另一种细菌处获得抗性基因41.抗生素易感性剖象采用ISO10932IDF223方法和VetMICLact-12微稀释平板确定的嗜酸乳杆菌NCFM®抗菌谱,其中包括由EFSA研究小组推荐的动物饲料添加剂和产品及物质(FEEDAP)的所有抗生素。MIC记录如下表所示。所有MIC数值均低于或等于为嗜酸乳杆菌界定的微生物学折点(MBP[EFSAFEEDAP研究小组,2012]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克林霉素氯霉素氨苄西林万古霉素维吉尼霉素*GmKmSmtcemClChampvavi*NCFM®MiCμg/ml最大值最大值最大值最大值最大值最大值最大值最大值最大值最大值嗜酸乳杆菌232220.060.540.5<0.25<0.5嗜酸乳杆菌MBP**1664164114124*维吉尼霉素不再包括在FEEDAP推荐的抗生素清单当中。在后天获得的抗性当中,后者最受关注,因为它也可能传递给其他(可能致病的)细菌。对嗜酸乳杆菌NCFM®基因组展开的分析证实了与抗生素抗性有关的可转移遗传成分[Altermann等人,2005]嗜酸乳杆菌NCFM®的抗生素易感模式总结见表1[Klare等人,2007]这些结果表明,嗜酸乳杆菌NCFM®不具有后天获得的抗生素抗性。3.png



产生L/D-乳酸

乳酸是乳杆菌及其他微生物发酵过程最重要的代谢终产物。数千年来,乳酸发酵一直被用来生产发酵食品。根据分子结构,乳酸菌分成两种光学异构体。一种是L(+)-乳酸菌,而另一种是其镜像,即D(-)-乳酸菌。这对在厌氧条件下产生能源来说很重要。在人体及动物器官内部,D(-)-乳酸菌的内源合成量非常少。这种异构体通常以纳摩尔浓度存在于哺乳动物的血液中,且可能由源于脂质或氨基酸代谢的甲基乙二醛形成。身体还具有D-氢氧基酸去氢酶活力,但L(+)-乳酸的活力要低得多。嗜酸乳杆菌NCFM®表达L-乳酸脱氢酶和D-乳酸脱氢酶,因此产生L(+)-D(-)-乳酸(如表2)。

4.png

2.虽然没有任何真实的科学证据表明添加产生D(-)-乳酸的乳酸菌会对健康的婴儿或任何健康人[Conolly等人,2005]产生不利影响,杜邦仍然遵循CODEX建议[CODEXSTAN72-19812007年修订]不在12个月以下婴儿食品中使用会产生D(-)-乳酸的培养物。



产品稳定性

如今人们都有一个普遍的共识,那就是必须摄入足量的益生菌才能提供所需要的健康益处。很可能不同的菌株和不同的功效要求不同的剂量。事实表明嗜酸乳杆菌NCFM®是一种非常多功能的菌株。食品及补在人体、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L(+)-乳酸菌是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代谢过程的主要中间和最终产物。L/D乳酸产生60/40摩尔比率德国宝灵曼/德国/r-biopharmD-乳酸/L-乳酸UV内部生成的数据5充剂制造商们发现嗜酸乳杆菌NCFM®特别受欢迎有多种原因,包括:已经证实的健康益处可用作一种高计数冻干材料专利稳定化系统,为非液体产品提供显著的稳定性益处[109]在各种不同应用中具有卓越的稳定性,包括牛奶、酸奶、配方奶粉(婴幼儿配方奶粉、固体饮料类、胶囊和片剂)、巧克力棒等[Gilliland等人,2002年;Hughes&Hoover1995年;Sanders等人,1996年;Iturrira-Laverty等人,1999年;Trahan2008年;杜邦技术备忘录351420932088]在一款产品的保质期内提供适当剂量的嗜酸乳杆菌NCFM®取决于许多因素,例如配制、加工、包装和贮藏温度及湿度。考虑这些因素并展开稳定性试验很重要,这样才能开发出稳定可靠的产品。嗜酸乳杆菌NCFM®是一种安全的益生菌,在典型的使用条件下对感官及其他产品性质没有不良影响。



健康相关的特性

嗜酸乳杆菌NCFM®已得到广泛的研究,并由此发表了125项体外、47项动物和54项临床试验同行评审研究。这些研究专注于表现各种有益效果的特性,例如耐酸和耐胆汁性、肠道和口腔表面粘附性、抗菌活性和粘结各种环境毒素的能力、在动物模型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在人类临床试验中的功效。这些研究的主要成果总结如下。



对肠道健康的益处肠道微生物对健康的重要性

人体胃肠道(GI)是一套极其复杂的生态系统,且代表宿主与环境的最大接触面积。这套生态系统的组成如下:胃肠上皮免疫细胞常住微生物群长期以来,人体胃肠道的主要功能被认为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并排出废弃终产物。但近年来,人们认识到胃肠道实现了对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的许多其他功能。胃肠道中有大量微生物细胞(1014),相当于人体构成细胞的10倍以上(Luckey1972年)。据估计,肠道微生物群包括至少1000个菌种,虽然所有细菌当中有95-99%都属于10个菌属。肠道微生物群的许多成员都是有益的,但其他可能有害或者其功能未知。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菌属的浓度较高通常被认为与胃肠道较为健康有关。常住微生物参与许多代谢过程,例如将未经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发酵成短链脂肪酸,并参与脂质代谢和维生素合成。肠道微生物群的另一项重要功能是刺激免疫系统成熟并提供保护对抗进入的、可能致病的微生物。当这种高度复杂的微生物群落脆弱的生态平衡状态由于环境或生理因素而被打乱时,身体易患传染或免疫炎性疾病的几率就会提高。这时则有必要重新建立一个有利的微生物群。研究表明,特定的益生菌菌株可用来优化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和活力,并因此降低出现一系列疾病和不良状态的风险[Guarino等人(eds),2013年;Ouwehand等人(eds),2006年;Scott等人,2015年;Lin等人,2014]



耐酸和耐胆汁性以及在肠道内的存活

根据普遍接受的益生菌定义,益生菌微生物在摄入时应该是活的,这样才能实现健康益处。这一定义表明,一种益生菌必须能够在胃肠道中存活,且根据一些解释暂时定殖在宿主的肠粘膜上。各种不同的特性被认为与在胃肠道存活有关,其中最重要的是对胃内高酸性条件以及小肠中存在的胆汁盐浓度的耐受性(如第6页表3所示)。体外研究表明嗜酸乳杆菌NCFM®能够抵抗与胃部相似的低pH值条件。这种菌株还能在十二指肠中所存在的胆汁浓度下存活。

63.嗜酸乳杆菌NCFM®的耐酸和耐胆汁性++++优秀+++非常好+++一般耐酸性++++>90%ph3.537°C下在氢氯酸和胃液素(1%)中存活1个小时)胆汁盐耐性++++>90%0.3%的含胆汁盐的培养基中存活)胃液素抗性+++>60%ph2下、在0.3%的含胃液素培养基中存活1个小时)胰酵素抗性++++>60%ph8下、在0.1%的含胰酵素培养基中存活2个小时)(内部生成的数据)另一项研究表明,通过非发酵型低脂牛奶摄入嗜酸乳杆菌NCFM®显著增加了健康男性粪便中的乳杆菌数量[Gilliland等人,1978]进一步研究评估了两种益生菌,即嗜酸乳杆菌NCFM®乳双歧杆菌对幼儿(6-24个月)粪便微生物群组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两个月时间内摄入相应的益生菌菌株后粪便中的嗜酸乳杆菌NCFM®乳双歧杆菌量均显著增加,由此证实了这类培养基在胃肠道中的存活能力[Larsen等人,2008]

5.png

3.嗜酸乳杆菌NCFM®表现出对人胎儿小肠粘膜上皮细胞的强大粘附作用[Kleeman&Klaenhammer1982]



粘附肠道粘膜

虽然粘附作用并非一种菌株表现益生菌特性的先决条件,但与肠道粘膜的相互作用被认为至关重要,其原因有多种。粘附肠道粘膜可能延长益生菌菌株常住肠道内的时间。这种与粘膜的相互作用让益生菌紧密接触肠道免疫系统,从而有更好的机会去调节免疫应答。这还可能通过限制定殖肠道中的能力来保护免受肠内病原菌的影响。嗜酸乳杆菌NCFM®粘附不同人体上皮细胞系的能力已经在多项研究中得到了证实[Kleeman&Klaenhammer1982年;Greene&Klaenhammer1994]研究还表明,可以通过添加Ca2+来改进粘附性能(如图3[Klee-man&Klaenhammer1982]。对嗜酸乳杆菌NCFM®的基因组分析表明存在多种可能对粘附过程具有重要性的基因,包括粘液粘附蛋白、纤维粘连蛋白及其他。胞外多糖编码的基因集群可能对粘附能力有贡献[Altermann等人,2005年;Buck等人,2005]。我们还进一步采用体外细胞系Caco-2HT-29来衡量嗜酸乳杆菌NCFM®的粘附性。虽然这并不是对益生菌粘附人体肠道粘膜能力的全面测试,对这些细胞系的粘附被视为证明是其具有粘连肠道组织潜力的一项良好指标。嗜酸乳杆菌NCFM®表现出非常好的、对培养的肠道细胞(HT-29/Caco-2细胞)的粘附作用。嗜酸乳杆菌NCFM®对人体肠道细胞的体外粘附作用++++优秀+++非常好+++一般对人体上皮细胞的粘附作用ht-29:+++Caco2:+++(内部生成的数据)7为了确定可能参与嗜酸乳杆菌5.嗜酸乳杆菌NCFM®体外病原菌抑制作用NCFM®存活及其在人体消化系统中定殖的假定基因,我们采用了胃肠道的体外人体消化模型。在暴露于可能促进嗜酸乳杆菌NCFM®在胃部苛刻条件下存活的胃液中时,我们显著上调特定的编码应激反应相关蛋白编码基因。在十二脂肠液和胆汁培养过程中上调纤维粘连蛋++++Excellent+++VeryGood++Good+Fair体外病原菌抑制作用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单增李斯特氏菌:+(内部生成的数据)白编码基因和粘蛋白结合蛋白。这类诱导可能对嗜酸乳杆菌NCFM®粘附肠道上皮细胞有贡献[Weiss&Jespersen2008]

6图 3. 嗜酸乳杆菌 NCFM®表现出对人胎儿小肠粘膜上皮细胞的强大粘附作用[Kleeman &.png



病原菌抑制作用

益生菌所提供的胃肠道病原菌保护对肠内微生物群的治疗性调节来说非常重要。益生菌能够抑制、取代并与病原菌竞争,虽然这些能力因菌株的不同而异。益生菌菌株对抗病原微生物的推定作用机理包括产生抑制性化合物、与病原菌竞争粘附点或营养来源、抑制细菌毒素的产生或作用、能够共簇集病原菌以及刺激免疫系统。多项研究表明,嗜酸乳杆菌NCFM®对常见胃肠道病原菌及食源性疾病微生物具有颉抗作用。通常采用琼脂抑制试验来研究体外抑制作用,该试验将含病原菌的软琼脂放置在培养基集落上,由此在集落周围形成抑制区。这种作用可能是由于产生了充当抗菌剂并竞争营养物质的酸、过氧化氢、细菌素及其他物质但应该指出的一点是,这些结果对体内情形的外推并不是直截了当的。表5中的评估基于这样一项体外试验。采用嗜酸乳杆菌NCFM®鼠伤寒沙门氏菌、产气荚膜梭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联合培养基的研究表明,抗菌活性不能归因于pH值的降低(因为该值保持在5.7以上)。过氧化氢的形成是这种抑制作用的部分原因[Gilliland&Speck1977]嗜酸乳杆菌NCFM®产生抗菌物质的能力得到了这种菌株的基因组序列的证实,在产生和处理抗菌物质时识别并牵涉到12种假定基因[Altermann等人,2005]乳杆菌能够产生一系列抗菌物质,其中有机酸、过氧化氢和二乙酰是最广为人知的[Ouwehand&Vesterlund2004]研究发现嗜酸乳杆菌NCFM®产生一种名叫lactacinB的细菌素。体外抑制试验表明一系列活性仅针对其他乳杆菌菌株和粪肠球菌而不针对病原菌[Barefoot&Klaenhammer19831984年;Dobson等人,2007].益生菌需要具有凝集和共簇集能力,因为这与病原菌紧密地相互作用有关,或许能够阻止或降低它们与粘膜的粘附作用。嗜酸乳杆菌NCFM®表现出自凝集和共簇集能力,尤其是在体外溶组织梭菌金黄色葡萄球菌[Collado等人,2008]嗜酸乳杆菌NCFM®体外研究表明其能够抑制普通拟杆菌46.7%、溶组织梭菌29.1%、艰难梭菌33.5%、金黄色葡萄球菌45.7%)、产气肠杆菌41.3%)和单增李斯特菌15.4%)对肠道粘膜的粘附[Collado等人,2007]该菌株还能够体外取代普通拟杆菌60.6%的吸附菌)、溶组织梭菌61.1%的吸附菌)、艰难梭菌52.9%的吸附菌)、金黄色葡萄球菌20.5%的吸附菌)、产气肠杆菌55.4%的吸附菌)、和单增李斯特菌51.9%的吸附菌)[Collado等人,2007]。另一项体外研究专门研究包括嗜酸乳杆菌NCFM®在内的不同乳杆菌对蜡样芽孢杆菌的生长抑制作用。在与脱脂牛奶培养基中病原菌的联合培养基中,8蜡样芽孢杆菌的萌发和产孢受到抑制,且不影响嗜酸乳杆菌NCFM®的生长。乳杆菌所产生的有机酸抑制了蜡样芽孢杆菌的生长[Kim等人,2000]MRS肉汤内含:10FOS(市售)葡萄糖FOS(纯)1不加糖市售FOS中存在的糖我们曾采用纸片扩散法并在一种液体培养基中联合培养嗜酸乳杆菌NCFM®和病原菌来研究过嗜酸乳杆菌NCFM®及其他乳杆菌和双歧杆菌在体外抑制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等常见肠道病原菌的能力。0.100.010510152025时间,小时这两种方法表明嗜酸乳杆菌NCFM®对上述两种病原菌的生长

8图 4. 嗜酸乳杆菌 NCFM®利用 FOS.png


4.嗜酸乳杆菌NCFM®利用FOS

具有强大的抑制作用。在这类实验条件下,抗菌活性具有菌株特异性,且并不仅仅是由于pH值的原因[Kim等人,2002]隐孢子虫属原生动物寄生虫是引起全世界范围内家畜和人类腹泻的原因,其中牛科动物微小隐孢子虫人隐孢子虫是绝大多数感染的原因所在。一项体外研究表明嗜酸乳杆菌NCFM®的无细胞上清液显著降低了上述两种病原菌的细胞培养基感染性[Glass等人,2004]



利用益生元

胃肠道细菌成功利用肠道内各种碳水化合物的能力可能提供一项竞争优势。益生元属于非消化性食物成分,它们选择性地刺激常住宿主肠道中的有益微生物菌株的生长和/或活性[Hutkins等人,2015]。果寡糖(FOS)是一系列已被详尽研究过的果糖聚合物,它们对宿主微生物群具有有益功效。FOS在人体上消化道中不被消化,但会在常住下消化道的许多细菌作用下降解。先前已经公布过嗜酸乳杆菌NCFM®利用各种FOS低聚物的能力[Kaplan&Hutkins2005](如图4)。更多研究也表明了这种菌株利用水解菊粉[Barrangou等人,2003]及其他益生元的能力,由此提供了制备合生素功能食品的机会[Barrangou等人,2006年;Huebner等人,2007年;Swanson等人,2002]嗜酸乳杆菌NCFM®拥有一套高效且表征良好的FOS输送和降解系统[Barrangou等人,2003]。这套特殊的系统可能赋予嗜酸乳杆菌NCFM®在肠道中的竞争优势,因为底物被输送给细胞再水解,由此降低了单一碳水化合物成为肠道环境中竞争菌株的可发酵碳源的可能性。此外,嗜酸乳杆菌NCFM®基因组编码了各种不同的、与碳水化合物利用有关的基因,包括单糖、二糖和多糖类[Altermann等人,2005]。这为适应肠道环境提供了支持。为了增进对嗜酸乳杆菌NCFM®代谢特性的了解,一项最新研究专门探究了与葡萄糖相比益生菌在潜在益生性纤维二糖中生长时的不同蛋白质丰富度变化。目前研究成果表明,纤维二糖能够影响嗜酸乳杆菌NCFM®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益生菌活性[vanZanten等人,2013]



减少不必要的粪便酶活性及其他癌症相关标记物

由存在于胃肠道中的各种微生物所产生的偶氮还原酶、硝基还原酶和β-葡萄糖醛酸苷酶等粪便酶能够将消化物中的前致癌原转化成致癌物质。通过调节这类微生物的活性,可以降低这些酶的水平。GoldinGorbach很好地概述了粪便酶活力的重要性[Goldin&Gorbach1984],而Uccello等人提供了有关粪625纳时下的光学密度9便酶活力相关性以及益生菌对结直肠癌潜在作用的更新参考文献[Uccello等人,2012]人们已展开多项研究来评估嗜酸乳杆菌NCFM®对动物及人类肠道负面的潜在致癌活性的影响。大鼠研究已经证实,摄入嗜酸乳杆菌NCFM®的动物的粪便偶氮还原酶、β-葡萄糖醛酸苷酶和硝基还原酶活力有所下降。这项研究还证实由1,2-二甲基肼诱发的肿瘤发病率降低[Goldin&Gorbach197719801984]。异常隐窝病灶(ACF指作为结肠癌推定前兆的结肠损伤。研究发现啮齿动物ACF与人体结肠癌风险和腺瘤大小及数量具有相关性。如今,ACF系统被广泛用来研究癌症发生调节因子,例如筛分饮食中可能导致或抑制结肠癌的化合物。大鼠研究表明,给动物喂食嗜酸乳杆菌NCFM®使其由偶氮甲烷诱发的ACF有所减少[Rao等人,1999]一项小鼠研究表明,将嗜酸乳杆菌NCFM®作为预防药摄入时可以抵消传染性增生(即不受控制的组织生长)的影响,虽然在受病原体(柠檬酸杆菌)感染并同时摄入嗜酸乳杆菌NCFM®的情况下无法做到这点[Varcoe等人,2002]三项人体干预试验表明偶氮还原酶、β-葡萄糖醛酸苷酶和硝基还原酶有所减少[Goldin&Gorbach1977年;Goldin等人,1980年;Goldin&Gorbach1984]。研究对象每天以添加到牛奶中的浓缩物的形式摄入109-1010CFU嗜酸乳杆菌NCFM®。图59图 5. 嗜酸乳杆菌 NCFM®对人粪便酶活性的影响[Goldin & Grobach,1984 年].png



清楚地表明在摄入嗜酸乳杆菌NCFM®的过程中所有三种酶的活性都降低了。嗜酸乳杆菌NCFM®是否对人体致癌物有任何影响是不确定的,因为在人体肠道中被酶激活的推定致癌物目前尚且未知。



改善乳糖不耐受

不能消化乳糖在某些人群中很常见,主要是北欧和西欧以外地区人群。对这类人来说,摄入乳制品或其他含乳糖的制品可能导致胃肠道不适,例如腹泻、胃肠气胀、腹胀和绞痛。这会导致他们将乳制品从其饮食中剔除,并因此排除掉一种重要的钙来源。乳糖不耐受者通常可以很好地耐受酸奶,这是因为酸奶存在具有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活细菌。其他含β-半乳糖苷酶的微生物,例如嗜酸乳杆菌[Nielsen&Gilliland1992],具有类似功效。一项乳糖不耐受的客观衡量指标是呼出气体中的氢含量。氢气来源于结肠中依靠乳糖的微生物生长。一些研究表明,摄入嗜酸乳杆菌NCFM®降低了呼气氢水平[Kim&Gilliland1983],由此表明乳糖消化得到了改善。7偶氮还原酶6硝基还原酶5β-葡萄糖醛酸苷酶43210基线牛奶清除嗜酸乳杆菌NCF清除0102030405060708090100110120130140时间(天)

9图 5. 嗜酸乳杆菌 NCFM®对人粪便酶活性的影响[Goldin & Grobach,1984 年].png

5.嗜酸乳杆菌NCFM®对人粪便酶活性的影响[Goldin&Grobach1984]



66.png

6.乳糖不耐受症状的减少[Montes等人,1995]


总而言之,摄入嗜酸乳杆菌NCFM®可以通过影响病理生物来正调节肠道微生物群。它还可以显著减少有毒代谢终产物的产生,并促进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这些成果证实了与摄入嗜酸乳杆菌NCFM®有关的健康促进特性,特别是其可能通过多种作用模式帮助重新平衡肠道生理学的能力。



降低腹泻发病率

通过一项双盲、安慰剂对照、随机的人类临床研究来评估嗜酸乳杆菌NCFM®,这项研究是三种菌株配制(还包括罗伊氏乳杆菌乳双歧杆菌Bi-07™)的一部分。研究共计征募了24312-36个月龄儿童。在连续14周的干预期内,与安慰剂相比,益生菌组的记录显示腹泻发病率和间歇发作频率均出现统计显著性降低[Ruiz-Palacios等人,1996]。此外,研究还发现嗜酸乳杆菌NCFM®乳双歧杆菌Bi-07™以及可溶性纤维的组合使得HIV呈阳性的腹泻研究对象的排便次数以及洛哌丁胺用量显著减少[Heiser等人,2004]基线治疗后基线治疗后嗜酸乳杆菌NCFM®安慰剂

10图 7. SBBO 患者血清二甲胺的减少[Dunn 等人,1998 年].png

7.SBBO患者血清二甲胺的减少[Dunn等人,1998]


对乳糖不耐受儿童展开的其他研究并未发现这种减少情况,但的确观察到症状减轻[Montes等人,1995](如图6)。



改善SBBO症状

与人体肠道微生物群相关的有益功效已形成良好的文档记录[Alonso&Guarner2013]。但存在出现微生物群相关状况的病例。其中一例是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BBO),肾病患者会发生这种情况。SBBO是产生尿毒素的罪魁祸首,包括致癌物二甲胺(DMA)和亚硝基二甲胺(NDMA),它们导致营养健康水平下降。研究已证实罹患终末期肾衰竭的人摄入嗜酸乳杆菌NCFM®后血清DMANDMA水平显著降低(如图7[Dunn等人,1998],且体重、和热量摄入等营养参数改善[Dunn等人,1998年;Simenhoff等人,1996年;Simenhoff&Dunn1996]



抗生素治疗期间微生物群的稳定化

众所周知,益生菌能够以一种菌株特异性的方式降低抗生素相关腹泻(AAD)和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CDAD)的风险[Pattani等人,2013]症状积分1111010090807060504030p=0.046基线抗生素治疗后抗生素治疗方案后4益生菌安慰剂抗生素治疗方案后13

11图 8. 含嗜酸乳杆菌 NCFM®的益生菌混合物保护粪便微生物群免受抗生素破坏,这表现在与基线微生物群组成相比安慰剂组微生物群的相异度提高.png

8.嗜酸乳杆菌NCFM®的益生菌混合物保护粪便微生物群免受抗生素破坏,这表现在与基线微生物群组成相比安慰剂组微生物群的相异度提高上[Engelbrektson等人,2009]


140120益生菌安慰剂100806040***200基线抗生素治疗后抗生素治疗方案后4抗生素治疗方案后13

12图 9. 含嗜酸乳杆菌 NCFM®的益生菌混合物促进摄入抗生素的研究对象在治疗后粪便中双歧杆菌水平的保持[Engelbrektson 等人,2009 年]。.png

9.嗜酸乳杆菌NCFM®的益生菌混合物促进摄入抗生素的研究对象在治疗后粪便中双歧杆菌水平的保持[Engelbrektson等人,2009]


嗜酸乳杆菌NCFM®加入五种菌株制剂中来研究其稳定在抗生素治疗期间及之后肠道微生物群的能力。这项人体试验发现益生菌产品减少了由抗生素诱发的、对总微生物群的干扰(如图8)。此外,在停止抗生素治疗后两周期间,益生菌产品仍然使双歧杆菌保持在与安慰剂组相比显著偏高的水平(如图9[Engelbrektson等人,2009]另一项研究专门探究嗜酸乳杆菌NCFM®乳双歧杆菌Bi-07™的益生菌组合对健康成年人在抗生素暴露期间及之后粪便微生物群的影响。在抗生素治疗结束时,与安慰剂组相比,摄入此益生菌组合的研究对象的粪便中嗜酸乳杆菌NCFM®乳双歧杆菌的数量显著增多。此外,乳双歧杆菌水平在益生菌摄入完毕后恢复到基线水平,且他们的乳杆菌水平在抗生素暴露与基线微生物群水平的相似度(%与基线相比的双歧杆菌数量12p=0.00525总之,接受试验的四种菌株益生菌组合(其中包括嗜酸乳杆菌NCFM®)似乎以一种剂量依赖的方式降低了AADCDAD和胃肠p=0.282015p=0.08道症状的风险[Ouwehand等人,2014]



对微生物群的有益调节

人们就一款含嗜酸乳杆菌NCFM®109CFU/剂)和纤维二糖(5克)的新型合生素对人体肠道微生物群组成和代谢活性的影响展开研究。

13图 10. 按研究组区分的抗生素相关腹泻(AAD)发病率。低剂量:4.17 x 109个菌落形成单位.png

10.按研究组区分的抗生素相关腹泻(AAD)发病率。低剂量:4.17x109个菌落形成单位(CFU);高剂量:1.70x1010CFU;安慰剂:微晶纤维素


招募健康的志愿者参与一项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交叉研究,他期间保持稳定。在安慰剂组中,乳双歧杆菌水平在研究结束时仍未恢复到基线水平。胃肠道症状普遍轻微,且不同治疗组之间不存在差异。总之,摄入这种益生菌组合主要导致粪便中研究产品所含菌种水平提高。含嗜酸乳杆菌NCFM®的研究产品可能减轻抗生素治疗引起的副作用[Forssten等人,2014]进一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四种菌株益生菌组合对需要抗生素治疗的成年住院患者的AADCDAD发病率及胃肠道症状严重程度的剂量反应效应。所有患者被随机分成三个研究组:1.70×1010CFU/天益生菌(高剂量)、4.17×109CFU/天益生菌(低剂量)或安慰剂组。研究所采用的市售HOWARU®Restore复合益生菌包含等量的嗜酸乳杆菌NCFM®副干酪乳杆菌Lpc-37™乳双歧杆菌Bi-07™乳双歧杆菌Bl-04™根据抗生素投药时间而定,连续10-21天每天摄入这种研究产品(摄入此研究产品直到最后一次抗生素投药后7天)。结果表明,与安慰剂组相比,两个益生菌组的所有衡量指标均有改善。在高剂量组中观察到最低AAD发病率,安慰剂组的发病率最高,低剂量组居中(如图10)。安慰剂组的CDAD发病率最高,且高剂量和低剂量组的发病率相同。高剂量和低剂量组的平均水样排便次数和平均腹泻持续时间均显著减少。与安慰剂相比,高剂量显著减少了腹胀、发烧和腹痛情况。们连续3周每天摄入合生素产品或安慰剂。此研究证实了含嗜酸乳杆菌NCFM®的合生素与纤维二糖相结合提高了健康研究对象体内的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水平[vanZanten等人,2014]另一项随机对照试验采用补充乳双歧杆菌Bi-07™嗜酸乳杆菌NCFM®以及异麦芽低聚糖益生元的发酵乳来展开,研究过程中100位健康的成年人连续两周每天口服。在干预前后采用培养方法研究这些研究对象的粪便细菌组成。在干预之后,与对照组相比,我们观察到试验组的研究对象的粪便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增加,且粪便肠杆菌减少。给小鼠口服相同的发酵乳补充剂,然后采用相同的培养方法展开免疫AAD发病率(%)13和粪便细菌分析。在小鼠身上也观察到对肠道微生物群组成有着相同的影响。此外,研究发现实验组小鼠的特异性免疫标志物显著增多,这表示对宿主动物体液和细胞介导免疫具有积极的效果。总而言之,这种合生素产品显著增加了人类研究对象及小鼠的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且因此有助于改善肠道健康[Wang等人,2012]以前有一项人体试验表明,每天摄入约含109CFU嗜酸乳杆菌NCFM®鼠李糖乳杆菌HN001™的益生菌奶酪显著增加了自然杀伤(NK)细胞毒性以及有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吞噬活性[Ibrahim等人,2010]此研究评估摄入相同的益生菌奶酪以及观察到的系统免疫益处是否与肠道微生物群以及所选粪便免疫标志物的变化有关。研究表明,让健康的老年志愿者摄入益生菌奶酪导致肠道微生物群特异性组分发生改变,但肠道内主要细菌群没有显著影响。这表示由益生菌诱发的微生物群变化对某些肠道细菌群具有特异性。确切地说,摄入奶酪显著提高了粪便中鼠李糖乳杆菌嗜酸乳杆菌NCFM®的水平。重要的是,与对照奶酪的导入期相比,摄入益生菌奶酪与老年人艰难梭菌数量减少趋势有关。这种影响对在研究开始时藏有艰难梭菌的老年人亚群体中具有统计显著性。由于其对抗生素相关腹泻的作用,艰难梭菌基础水平的下降可能对老年人健康具有临床相关的益处。最后,我们在研究过程中没有观察到肠道免疫标志物发生了任何变化,这表明摄入益生菌奶酪的有益功效主要在于系统自然免疫上。此外,粪钙卫蛋白和β-防御素浓度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这表明益生菌治疗没有在肠道内造成任何不良炎症反应[Lahtinen等人,2012]此外,两项研究的结果表明从奶酪中摄入的嗜酸乳杆菌NCFM®在经过胃肠道传输后仍然存活。



嗜酸乳杆菌NCFM®和乳糖醇组合对老年人肠道和免疫参数的影响

大量研究表明,老化对微生物群具有显著影响。且普遍有报告称生物多样化减少、稳定性下降且肠道微生物群个体差异变大也与老化有关[Rondanelli等人,2015]。总体而言,这类数据支持饮食、微生物群与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表明饮食驱动型微生物群改变对以不同健康衰退速度老化的作用[Claesson2012]。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素可能通过改变肠道环境和微生物群组成并通过刺激免疫系统来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我们展开了一项研究来专门探究益生菌和益生元组合(合生素)对选定肠道和免疫健康标志物的影响,包括常在老年时衰退的参数。此研究所采用的合生素组合之所以被选中,是因为其组分与肠道微生物群的互补效应。其中包括嗜酸乳杆菌NCFM®益生菌和乳糖醇益生元,每天摄入两次且每日总剂量为10克乳糖醇和2×1010CFU益生菌。在连续两周的时间内,年龄在65岁以上的健康老年研究对象在一项双盲平行试验中每天两次摄入安慰剂或合生素组合。摄入嗜酸乳杆菌NCFM®与乳糖醇组合轻微改善排便频率有关,且没有任何副作用。此外,这增加了粪便中的嗜酸乳杆菌NCFM®和双歧杆菌数量并提高了粪便亚精胺(一种重要的DNA合成多胺)和前列腺素E2(一种潜在的内生抑制炎症因子)浓度。结果表明微生物群组成和粘膜功能有所改善[Ouwehand等人,2009]在上述临床干预框架下,还展开了另一项研究采用分子法进一步描述14相同的合生素治疗对老年研究对象微生物群组成的影响。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及特定组引物在干预期之前、期间及之后均监测到主要细菌群的变化。采用非选择性DNA方法研究总粪便微生物群中的普遍变化。微生物群剖析显示微生物群落中某些相关的变化,由此表明在合生素补充过程中双歧杆菌水平提高。PCR定量检测证实了微生物群组成的变化,例如有记录表明总内生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水平提高了。这类结果表明,这种治疗的功效对被普遍认为有益健康的某些细菌类群具有特异性。总而言之,两项研究都观察到补充合生素产品的老年研究对象发生了推定的有益变化[Björklund等人,2011]



嗜酸乳杆菌NCFM®与益生元组合对慢性便秘的影响

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恼人的胃肠疾病,它严重影响着生活质量。对这种疾病的治疗仍然具有挑战性。有关益生菌对这种疾病管理的研究日益增加。一项最新的元分析提供了证据表明益生菌总体改善了结肠转运时间(CTT)、排便频率和粪便性状;但特定的益生菌仅改善了其中一些结果[Dimidi等人,2014]。益生元与益生菌的组合可能对肠道转运发挥协同作用。也有报告称聚葡萄糖对粪便性状和排便功能产生了积极影响[Björklund等人,2011]。因此,此研究的目的是为了研究酸奶中的聚葡萄糖(Litesse®)、嗜酸乳杆菌NCFM®乳双歧杆菌HN019™组合对慢性便秘研究对象肠道转运的影响。此研究的结果表明,摄入含聚葡萄糖、乳双歧杆菌HN019™嗜酸乳杆菌NCFM®的酸奶两周后显著缩短了CTT,并且这是治疗便秘的一种选择[Magro等人,2014]类似地,采用低聚果糖与副干酪乳杆菌Lpc-37™鼠李糖乳杆菌HN001™嗜酸乳杆菌NCFM®乳双歧杆菌HN019™108-109CFU)组合对便秘成年女性展开的研究表明,30天之后志愿者们排便频率增加,且粪便性状和形状改善而比安慰剂组更加接近正常参数,且分别从第二和第三周开始出现显著益处。腹部症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合生素组对腹痛、腹胀和胃肠气胀的AGACHAN评分与安慰剂组相比有所改善。总之,膳食补充含嗜酸乳杆菌NCFM®的合生素改善了慢性便秘女性的排便参数和便秘严重度,且不影响腹部症状[Waitzberg等人,2013]



嗜酸乳杆菌NCFM®与乳双歧杆菌Bi-07™组合对功能性肠病的影响

功能性肠病(FBD)是普通人群中最常见的胃肠疾病。最新数据支持肠道微生物群对功能性肠病的致病作用,由此表明操纵肠道微生物群可能对FBD患者有益[Hong&Rhee2014]此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究嗜酸乳杆菌NCFM®乳双歧杆菌Bi-07™混合物对非便秘型FBD患者的临床功效。连续8周、每天两次提供由等量的两种益生菌组成(1011CFU/剂)的混合物或安慰剂作为研究产品。研究成果表明,与安慰剂组相比,益生菌组在4周和8周之后胃肠气胀症状显著改善(如第15页图11所示)此研究产品耐受良好。两组均未报告任何不良反应。此外,肠道炎症粪便标志物增加的缺少表明对此产品无炎症反应。重要的是,对粪便微生物群的遗传分析证实了干预组存在测试益生菌菌株。在从活跃组患者处提取的干预后粪便样品中,两种细菌的水平均显著提高,而取自安慰剂组患者的样品中没有发现这种提高。研究成果表明,嗜酸乳杆菌NCFM®乳双歧杆菌Bi-07™的组合157p=0.009*p=0.06*6543基线48活性益生菌组(n=30)安慰剂组(n=27)*每次比较不同组

14图 11. 在基线、干预 4 周和 8 周时的胃肠气胀严重程度.png

11.在基线、干预4周和8周时的胃肠气胀严重程度


片受体的表达及活性[Ringel-Kulka等人,2014]一项最新研究专门研究了包含2.5×1010CFU嗜酸乳杆菌NCFM®乳双歧杆菌Bi-07™益生菌组合对接受过结肠镜检查患者的腹部气胀、腹痛和肠功能紊乱等腹部症状的功效。总而言之,此研究表明,与安慰剂相比,从结肠镜检查后第一天晚上开始每天摄入益生菌显著减少了疼痛天数[D’Souza等人,2015]可能有助于减轻功能性肠病患者的胃肠气胀症状[Ringel-Kulka等人,2011]考虑到FBD患者肠胃气胀症状的普遍存在、它们对患者健康的总体影响以及缺乏有效的治疗,这种益生菌组合可能是用来管理有这类症状患者的重要且有用的补充。



减少腹痛

腹痛常见于普通人群及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身上,它是由于内脏高敏感所致。大量体外及动物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组与通路介导的内脏(源于内脏器官)痛觉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因此,假设摄入特定的益生菌可能对治疗由于IBS导致的内脏高敏感和腹痛有助益。先前的一项动物研究[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7159985]发现口服嗜酸乳杆菌NCFM®诱发负责向肠道神经系统传输伤害性(疼痛相关)信号的肠上皮细胞中μ-阿片和大麻素受体的表达,且表明缓解了疼痛和炎症[Chichlowski&Rudolph2015]嗜酸乳杆菌NCFM®介导了肠道内的止痛作用——这与吗啡的功效类似。这类结果表明肠道微生物学影响了我们的内脏感觉。这项分两组的双盲研究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嗜酸乳杆菌NCF是否是临床试验中的一种活性成分,并探究对轻至中度腹痛人群的作用机制。患者连续21天每天单独摄入嗜酸乳杆菌NCFM®或结合乳双歧杆菌Bi-07™,每天的总剂量为2x1010CFU总之,研究表明嗜酸乳杆菌NCFM®单独,而不是嗜酸乳杆菌NCFM®乳双歧杆菌Bi-07™结合调节了μ-上述研究结果增进了我们对可能的作用机制的了解,即益生菌(尤其是嗜酸乳杆菌NCFM®)调节了人体肠道痛感。这些研究表明,益生菌干预是治疗腹痛和肠易激综合征的最新方法。



幼儿口服补充合生素的益处

在两项人类临床研究中,评估适合110岁儿童的合生素营养补充剂(还包括乳双歧杆菌Bi-07™和果寡醣)中的嗜酸乳杆菌NCFM®。一项多中心、开放、随机、对照研究涵盖一至六岁的急性疾病儿童,他们需要抗生素治疗来抵抗细菌性感染。这些儿童摄入合生素营养补充剂(PS)、不含合生素成分的营养补充剂(P)或水果风味饮料(D)进行治疗。摄入合生素配方(PS)组的总能量摄入、体重增加和粪便乳杆菌水平显著偏高。该组的复发率16或新细菌感染率也是最低的,虽然这并不具有统计显著性。在抗生素治疗结束时,粪便双歧杆菌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虽然PS组更高。此外,各组的疾病或治疗持续时间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所有这三种补充剂都耐受良好。在儿童罹患急性疾病期间,适当的营养尤其重要,这样他们才能摄入最多的能量和液体并加快康复过程。此研究表明使用含嗜酸乳杆菌NCFM®的营养补充剂对正在接受抗生素治疗的儿童有益且安全[Schrezenmeir等人,2004]第二项研究,即一项持续4个月的双盲随机研究,在巴西、墨西哥、葡萄牙和西班牙等13个地点同时展开。目的是为了评估接受含或不含合生素的营养补充剂的儿童的疾病发病率和持续时间以及人体测量数据。参与此研究的儿童为一至六岁、体重偏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家卫生统计中心定义)但健康的儿童。总而言之,两组的疾病发病率、生病天数以及抗生素使用情况类似。但是,在摄入合生素配方的组别中,至少发病过一次的、三至五岁的研究对象的生病天数显著减少。这表明,该配方能帮助一些儿童缩短生病持续时间。在合生素组中,所有年龄儿童便秘情况显著减少。所有研究对象都经历了身高、体重及体重/身高比的增长。合生素与对照组的增长率不存在差异。此研究所采用的两种补充剂均耐受良好,且副作用的总发生率都非常低

TEL : 021-51860172  QQ  : 1257680576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产品中心        加入我们  
copyright©2020 仙农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沪ICP备11044970号-1
会员登录
登录
其他账号登录:
留言
回到顶部